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會議由黨委書記、副所長葉彥主持。
葉彥以“直面問題 明晰任務 凝心聚力 迎難而上”為題作了專題報告。報告結合我所實際,重點回顧了白春禮院長“昆明會議”報告和《“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的主要內容,再次詳細講解了白春禮院長在中國科學院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的報告內容;并從研究所的定位與發(fā)展目標、體制機制與制度建設兩個方面談了自己的思考。
葉彥指出,我們應當立足西南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生物資源的高效利用研究;應當以解決重大生命科學問題和生物技術難題為目標,開展基礎、應用基礎及應用研究;應當重點思考學科組評估專家的診斷意見,重視長期定位研究站建設,加強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提升基礎研究水平,促進產業(yè)化技術先進性。葉彥還就我所科研項目管理、科研績效評價、人力資源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提出統(tǒng)籌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吳寧所長結合國家科技體制和管理機制改革以及中科院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就研究所改革的整體思路做了專題報告。
吳寧指出:成都生物所位于我國社會、經濟、生態(tài)的過渡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匯集區(qū)和熱點地區(qū),具有“處在長江上游、服務長江下游、東聯西控、南北縱橫”的地域優(yōu)勢。在報告中,吳寧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成都生物所使命和定位的意見,以及新的科研體系架構和科研體系機制,并從學科領域、科研活動與影響流程、區(qū)域與國際合作等方面闡述了研究所科研體制改革思路。
吳寧強調,今年是成都生物所建所60周年,必須要把握好目前的戰(zhàn)略機遇期,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揮優(yōu)勢,立足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物資源可持續(xù)利用,開展基礎性、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研究,為國家的生態(tài)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長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構建做出貢獻。
葉彥在會議總結中強調,全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要加強學習、深入思考,以院黨組巡視意見整改為契機,落實好“一崗雙責”,把完成巡視意見整改任務與促進研究所改革發(fā)展有機結合起來;要深入思考吳寧所長的報告內容,積極建言獻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所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各部門負責人、各支部書記、工會負責人、團委書記等參加了中心組集中學習。
會議現場